证据绝非仅存于法律事务之中
——推荐必看《证据法论坛》系列丛书
闫 炜
一、序言
初次闻得何家弘先生的大名始于2000年,当时何先生主编的《证据法论坛》第1卷出版,现在该书已经出版到第18卷。
近距离见到何家弘先生是在2018年,当时何先生应邀参加河南省法学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年会,为大会做了精彩的报告。何先生的报告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从法学到文学,从理论到实务,深入浅出,精彩纷呈,让我直观的对何先生的风采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何家弘先生不但是一位法学家,更是一位文学家,被誉为最会写小说的法学家。何先生擅长撰写犯罪悬疑小说,著有《血之罪》《性之罪》《X之罪》《无罪贪官》《无罪谋杀》《龙眼石之谜》《古画之谜》《黑蝙蝠之谜》等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二、本书简介
该系列丛书分为“卷首白话”、“前沿聚焦”、“专论大观”、“学术沙龙”、“科技平台”、“实证研究”、“外法评介”、“综述与文摘”等栏目,既有证据学理论和前沿问题的解析,也有证据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现实难题,还有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和探讨。
该系列丛书第1卷至第16卷主编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所长,在国内外多所法学院任客座教授及访问学者,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调查庭委员,中国首个进入国际足联担任职务的法学教授。
该系列丛书第17、18卷主编李学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证据学教研室主任,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主任。
该系列丛书第1卷到第10卷出版社为中国检察出版社,第11卷出版社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2卷到第18卷出版社为法律出版社。
三、推荐理由
《证据学论坛》系列丛书是全国性的证据学学术论著荟萃,在学术界和实务界获得了广泛认可。该系列丛书由国内证据学、诉讼法学以及刑法学等领域的顶级专家组成编委会,由国内首屈一指的证据法学专家何家弘、李学军教授担任主编。该系列丛书出版以来,在学界和业内有广泛影响。
该系列丛书对于从事证据学研究的人员以及司法工作者都将有所帮助。
四、推荐感悟
该系列丛书我购买了前10卷,之后就没有购买,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下一步准备把这个系列丛书收集齐。
《证据学论坛》系列丛书从全方面、多视角、宽维度的诠释了证据学这门学科,释明了从证据学到证据法学是法学理论界的一大进步,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既有很深奥的哲理,也有很精确的技术。
证据作为一个法律用语,不仅存于法律事务之中,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证据都在发挥着作用。譬如历史学家在研究和探索历史事件的真相时,必须千方百计收集有关的各种证据——史料,然后再根据这些史料去重建或再现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譬如,医生诊断病情必须以各种症状为根据,而这些症状也就是证据。无论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的仪器检验,都是在为确认病情发现证据收集证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人的工作与历史学家和医生的工作确有许多相通之处。然而,证据对于法律事务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诉讼当事人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对于执法和司法人员来说,办案就是办证据,审案也就是审证据。虽然诉讼“号称”是解决法律纠纷的,但是诉讼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由证据所支撑的事实争议。
结语:证据不仅存在于法律事务之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法律人要有高于常人的证据意识,要有迥于常人的法律思维。
闫炜 河南世纪唐人律师事务所
律所主任
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