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谁之错?
——推荐《与绝望抗争》
王国存
推荐理由: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日本山口县光市,二十三岁的本村洋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的妻女惨遭杀害。一场为妻女讨回公道,持续九年的诉讼案由此拉开。
在这九年当中,面对保护嫌疑犯的司法体系,面对打着“保护人权”旗号的律师团,面对来自媒体的冷嘲热讽,在嫌疑犯注定不会被判死刑的绝望当中,本村洋孤军奋战!在这三千多个绝望的日子里,本村洋的努力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日本连续三任首相都对此案予以密切关注,日本的司法体系因为此案得以修正,三大法律得以修改。
本案实际上是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要不要判处死刑的问题。在日本未满二十周岁的人称之为未成年人,而在我国刑事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成长出现了越来越早熟的趋势。就如同本书中犯人,他清楚的知道性,知道死亡,甚至他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望。
或许这时候我们可以指责他的监护人教育不当,我们可以理解他是因为从小父母离异的坎坷成长环境所致。只是这种种外界原因却依然让我们无法原谅这个犯罪的少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是在自己的意识之内做了触犯法律的行为,所以他应该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
本书这个真实案件为日本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首先就是确立了未满18岁的少年的死刑,之前的判例几乎都是回避判处未成年少年的死刑。其次,以这个案件为契机,日本社会各界重新认识到受害方的权益,在日本各界的不断努力下,以后其他的案件中,被害者家属可以携带受害者遗像等到场旁听。再次,就是明确了书信也可以作为审判的决定性证据,这个案件揭露出被告真面目的就是那封书信内容,让法官知道这个少年不可能悔改好。
总结:一个人和一部法律抗争的9年,从绝望的土壤里面播撒希望的种子,而最终收获的,是我们所信仰的沉甸甸的正义吗?